<<給媒體界的一封信>>
我很努力想用『吃』談文化,這是最輕鬆而不沈重的選擇。電影『總舖師』拍攝過程我沒拿任何錢,全心協助導演拍攝、給予編寫意見,相信文化傳遞,透過任何管道傳出都是好事,即使廚師們在電視上,將『雞仔豬肚鱉』灌上『福祿壽』的奇怪說法,甚至將食材彼此套來套去,而忘記這菜講究湯頭融合,也許這樣的『誤傳』娛樂了觀眾,但卻無意中扭曲了文化。
有人想開台菜店、賣大菜,我樂觀其成!盼望台菜以任何姿態崛起,但是真相不能被扭曲。長久以來,看到許多報章報導,說『菜尾湯』早年是『剩菜』做成,這完全是荒腔走板的理解,『菜尾湯』是早期廚師離開辦桌場,為賓客獻上的最後一道大菜!跟佛跳牆更是南轅北轍!這些錯誤想法,都是早期一些不肖廚師取巧,給人錯誤印象。
曾經有機會教導廚師菜尾湯製作,也在『老台菜』一書公開食譜,卻始終教不出師,只因很多師傅將佛跳牆觀念根深柢固,運用在菜尾湯上,讓我深感挫折。台灣的菜色充滿移民色彩,唯有『菜尾湯』是在地文化孕育而生的正宗台菜!而『佛跳牆』是正宗福州菜,將此加諸於菜尾湯,再怎麼做也不可能成功!
最近有人大舉菜尾湯的旗幟,但這道菜的精神與做法,卻沒受到重視,菜尾湯與餿水劃上等號的觀念,實在讓我為菜尾湯叫屈!我會慎重思考該如何傳出做法,杜絕以訛傳訛,希望台灣有一群人能認識它的真正口味。